题名:
扫黑除恶政策法律视域下涉黑涉恶犯罪问题研究   sao hei chu e zheng ce fa lu^ shi yu xia she hei she e fan zui wen ti yan jiu / 于阳等著 ,
ISBN:
978-7-5197-5431-0 价格: CNY80.00
语种:
chi
载体形态:
302页 26cm
出版发行:
出版地: 北京 出版社: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: 2021
内容提要:
本书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成因与惩治对策、“扫黑除恶”的刑事政策内涵与路径选择、涉黑犯罪立法规定存在的不足、司法适用中可能出现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。(1)当下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形态上,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领导者统一指挥的松散的、人数在50人以下的相对中小型的犯罪组织,且多以公司等合法形式面目出现。在行为方式上,呈现出向政治领域渗透、向物流、交通等新兴行业渗透的“软暴力”趋势,带有犯罪活动日趋隐蔽化、犯罪手段日益“合法化”和犯罪牟利政治同构化的鲜明特点。项目结合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特征,重点从社会治理不足、政治领域腐败、法律制度瑕疵等三个方面,具体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主要成因。(2)“扫黑除恶”强调要在继续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基础上,针对黑恶势力犯罪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及时调整打击措施和应对策略。同时,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,灵活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该宽则宽,当严则严,始终将活动运行于法治轨道内。(3)在立法上,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从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特征、提高法定刑、增设财产刑、加大对“保护伞”的打击力度、配套修改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等几个方面对其立法规定进行了完善,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构成要件、犯罪边界和刑罚结构。但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活动的开展,从侧面反映出当下有关黑恶势力犯罪的立法存在诸多不足,造成了立法与现实的脱节、涉黑犯罪界阈的虚化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当适用的局面。 
主题词:
犯罪集团   刑事犯罪 中国
中图分类法:
D924.114 版次: 5
主要责任者:
于阳 yu yang 著
附注:
本著作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《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》之阶段性研究成果,同时受第六批天津市宣传文化“五个一批”人才项目资助